太白縣災后重建的瓦窯坡村 記者 沈繼軍 攝
白水縣倉頡中學學生聽外教講課 記者 沈繼軍 攝
富平縣豐收的柿子 記者 陳飛波 攝
太白縣瓦窯坡村村民的新家 記者 沈繼軍 攝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在全國范圍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
陜西將脫貧攻堅作為統攬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號工程”來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熱度、速度和高度,攻城拔寨,奏響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主旋律。
1 消費:每百戶汽車擁有量10.4輛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由2012年的4908元增長到8201元,累計增長了3293元,年均增長659元,累計增幅達到67.1%,年均增速10.8%,比全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年均增速快了近1個百分點。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水平與收入同步提升,均達到了兩位數的平均增速,且支出水平在2017年已達到全省農村平均水平88.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3元。
隨著收入的持續增長,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逐漸轉變,消費領域不斷拓展,生活消費水平明顯提升。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恩格爾系數持續走低,生存性消費比例不斷下降。生活消費的八大類支出呈全面增長態勢,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這三類消費支出在2012-2017年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9.8%、13.6%和13.3%,增速排在前三位。食品類消費支出占比逐年下降,陜西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由1997年的58.8%降至2017年的26.9%,20年間大幅下降了31.9個百分點。
消費結構升級,享受型消費品擁有量快速增長。家用汽車、冰箱、洗衣機等享受型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增長速度加快。2017年,每百戶汽車擁有量10.4輛,是2012年的4.2倍;每百戶洗衣機擁有量88.3臺,是2012年的1.4倍;每百戶電冰箱擁有量70臺,是2012年的2倍;每百戶移動電話機擁有量239.3部,是2012年的1.2倍;每百戶計算機擁有量19.5臺,是2012年的2倍。
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強力助推了工資性、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激增,近八年這三類收入均呈兩位數快速增長,是陜西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的三大亮點。同時,在產業扶貧的推動下,經營收入穩步提升,也是確保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農村平均水平的重要因素。
2 改善:居民生活條件不斷提高
貧困地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居民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居住條件不斷改善。2017年,貧困地區農戶居住竹草土坯房的比重為8.6%,與2013年相比,比重下降3.8個百分點;獨用廁所的農戶比重為96.3%,比2013年提升了0.4個百分點。
2017年,貧困地區飲水來源中,有50.1%的農戶使用經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比2013年提高了16.1個百分點;有78.5%的農戶使用管道供水,飲水無困難的農戶比重占到了87.6%,比2013年分別提高了25.5和1.2個百分點。
近年來,陜西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2017年,通電的自然村比重、通電話的自然村比重均超過99.5%,通有線電視信號的自然村比重達到90.9%,通寬帶的自然村比重達到75.8%;通客運班車的自然村比重為73.3%,比2013年提高14個百分點。
延安市安塞高橋鎮南溝村昔日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如今南溝村通過村企共建、企業帶動的扶貧模式,2016年,全村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萬元以上,全村50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扶貧開發工作的推進和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從貧困戶的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到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跨區域幫扶合作,是一個涉及環節眾多、涉及部門眾多、涉及資源眾多的系統性工作。陜西在成立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設立“八辦兩組”,開展蘇陜“大”區域協作,基本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有機結合、互為支撐的“大扶貧”格局。
3 扶貧:幫助群眾挪窮窩斬窮根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對明確的目標采取有力舉措、實施有效行動,提高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的精準度,扶到點上、根上,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陜西圍繞精準扶貧,大力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圍繞戶有增收產業、村有集體經濟目標,推進“3+X”產業扶貧模式,培育各類帶貧益貧新型市場經營主體3.2萬家,帶動37.7萬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農民經營性收入持續穩步上升。
綜合運用公益性崗位、企業聘用、社區工廠安置、能人創業帶動、有組織勞務輸出等措施,拓寬就業扶貧渠道,力促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
針對貧困人口大部分處于地域偏僻、自然條件差、災害頻繁的山區的情況,陜西作出以易地扶貧搬遷為主,同步推進災害、生態等類型搬遷的決策部署。推行“精準搬遷、精準施策、精細管理”的工作模式,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特色做法。并把易地搬遷和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起來,在小區周邊配套產業園區、特色小鎮,推廣社區工廠,幫助群眾挪窮窩、斬窮根。
截至2017年,“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已開工安置房28萬余套,開工率99%,竣工21.5萬套,竣工率72.4%,入住15.1萬戶50.2萬人。建成社區工廠和扶貧車間260個,配套產業園區190個;落實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保障性扶貧措施。2017年,全省健康扶貧救治貧困人口51.3 2萬人次,教育扶貧資助貧困學生336.34萬人次,兜底保障基本實現了應兜盡兜。
隨著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沖刺階段,陜西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業和農村建設,穩定解決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來源問題,動員多方力量形成社會扶貧合力,確保全省同步進入小康社會。記者 張維 謝斌(圖片據本報資料庫)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咀ⅲ悍沧⒚鳌皝碓矗篨XX(非西部頭條 www.puff-u.com)”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xbxw001@163.com】
5分多鐘的沖突中,22歲的王浪兩次受到陌生男子李雷的“弄死”威脅,多次道歉未果,在對方敲碎酒瓶向他沖來并掐住他脖子時,王浪手持酒瓶開始反擊。18秒后,兩人相繼倒地,李雷因搶救無效死亡,而王浪也因此...
11月3日至12月3日,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中央督察組”)進駐我省開展“回頭看”工作。中央督察組累計向我省轉交環境信訪問題32批1711件,其中涉及大氣問題占比40.7%、水問題26.5%、噪聲問...
當前,智能制造已成為全球產業發展和變革的重要趨勢,也是各國發展先進制造業競相爭奪的制高點。我省目前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向中后期過渡階段,要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必須以智能制造為抓手和動力,準確把握智...
本周日,也就是12月23日,旅客將可以購買2019年春運首日即1月21日的火車票。2019年除夕車票會在1月6日首發。2019年春運時間為1月21日(臘月十六)開始,到3月1日(正月廿五)結束。由于今年春運首日離除夕也就...
“食堂關門都16年了,但當初鄉政府吃飯掛賬的3萬元餐費還是沒給我,不知道催要到什么時候?!碧崞鸨魂兾魇÷宕h楊舒鄉政府(2015年改為楊舒便民服務中心)拖欠餐費一事,66歲的萬三鎖心力交瘁,“不知道有生...
韓強,男,漢族,1969年8月生,山西臨汾人,198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10月參加工作,全日制中專學歷,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學士。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召開,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100名杰出人物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以表彰他們在改革開放40年中的貢獻。路遙、巨曉林、何載、張飚、禹國剛等五名陜西籍杰出人...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總結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記者17日從應急管理部了解到,財政部、應急管理部日前安排下撥2018至2019年度中央冬春救災資金51.929億元,用于幫助各地災區統籌解決今冬明春受災群眾生活困難,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冬春期間基本生活。
新媒體矩陣
NEW MEDIA
熱門文章
TOP ARTICLES
12月8日,中國扶貧改革4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本次活動以“深化扶貧改革創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主題,旨在系統總結我國...